第四回 麒麟村小英雄结义 沥泉洞老蛇怪献枪(1 / 2)

古人曾叹:“古人结交惟结心,此心堪比石与金。金石易消心不易,百年契合共于今。今人结交惟结口,往来欢娱等着酒。只因小事失相酬,从此生嗔便分手。嗟乎大丈夫,贪财忘义非吾徒。陈雷管鲍莫再得,结交轻薄不如无。水底鱼,天边雁,高可射兮低可钓。万丈深潭终有底,只有人心不可量。虎豹不堪骑,人心隔肚皮。休将心腹事,说与结交知。自后无情日,反成大是非!”

这首名为《结交行》的古风诗,道尽了世人交友的现状。古时之人相交,贵在交心,情谊坚如金石;而如今的人们,不过是表面往来,酒肉相交,稍有不如意便反目成仇。像古代管仲与鲍叔牙、陈重与雷义那样生死不移的至交,千古难寻。正因如此,才说“古人结交惟结心”,与今人的酒肉之交有着天壤之别。这一番感慨,暂且按下不表。

话说岳飞因仰慕周侗先生的才学,又自叹家中贫寒,无法拜入其门下学习。一时之间,心中抱负翻涌,便在书房壁上题下一首诗。可他刚写完,周侗先生就回来了。王贵、张显和汤怀三人担心代做文章的事被先生发现,慌慌张张地催促岳飞:“快回去!先生回来了!再不走就来不及了!”无奈之下,岳飞只好匆匆离开书房,回到家中。

周侗回到书房坐下,心中还在琢磨:“稻禾生出双穗,实在奇异。这么个小村子,难道真会出贵人?”想着想着,他看到桌上摆着三个学生的破题,拿起来逐一审阅,发现文章文理通顺,颇具潜力;又翻看了他们往日的作业,对比之下,差距明显。周侗暗自思忖:“今天这三个孩子怎么突然才思猛进?难道是我老来转运,教出了几个好学生?”可他又仔细端详了一番,越看越觉得这些文章太过完美,不禁起了疑心:“莫不是找人代笔的?”

于是,周侗问王贵:“我下乡之后,可有其他人来过书房?”王贵一口咬定没人来过。周侗满心疑惑,不经意间抬头,发现墙上写着几行字。他起身凑近一看,是一首诗,虽不算文采斐然,但字句工整,字里行间更是透着不凡的志向。看到诗后落款的“岳飞”二字,周侗这才想起王员外曾说过,有个叫岳飞的孩子十分聪慧,看来所言非虚。他顿时指着王贵斥责道:“你这小子!墙上明明有岳飞的题诗,还敢说没人来过?难怪你们的破题写得比平时好,原来是他代笔!快去把他给我请来!”

王贵不敢违抗,一路跑到岳家,对岳飞说:“你在书房墙上写了什么东西,先生看了大发雷霆,叫我来请你过去,恐怕要挨打!”岳飞的母亲听了,心里一惊,不过听到“请”字,又稍稍放下心来,叮嘱儿子:“你去了一定要小心,不可莽撞。”岳飞点头应道:“娘放心,我知道。”随后,便跟着王贵来到书房。

一见到周侗,岳飞恭恭敬敬地作了四个揖,站在一旁问道:“先生唤我,不知有何吩咐?”周侗见岳飞虽然年纪小,但身材魁梧,举止端庄,颇有气度,便让王贵拿来一把椅子,请岳飞坐下,问道:“墙上的诗,是你写的?”岳飞脸一红,不好意思地说:“小子年幼无知,一时冲动,还望先生恕罪!”周侗又问:“你可有表字?”岳飞答道:“先父为我取字‘鹏举’。”周侗点点头:“这表字正合你志向。你的学问是哪位先生传授的?”岳飞如实回答:“家中贫寒,没有老师教导,是母亲教我读书识字,我在沙盘上学写字。”

周侗沉思片刻,说道:“你去请令堂来一趟,我有事相商。”岳飞面露难色:“家母守寡,不便到书房来。”周侗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,转而对王贵说:“你去告诉你母亲,就说我想请岳安人商议事情,劳烦她作陪。”王贵领命而去。周侗这才对岳飞说:“有王院君作陪,你现在可以去请令堂了。”

岳飞回家将此事告知母亲,岳安人听后,说:“既然有王院君陪着,我就去一趟,看看先生要说什么。”她换上干净衣服,锁好门,和岳飞一起来到王员外家。王院君早已带着丫鬟在门口迎接,众人相互行礼后坐下。王员外也前来见礼,并问道:“周先生找安人,不知可否让我也听听?”岳安人答道:“当然可以,请来相见吧。”王员外便让王贵去书房请周侗。

不一会儿,周侗在王贵和岳飞的陪同下来到中堂。周侗与岳安人见礼后,众人各自落座。周侗开门见山地说:“请安人来,是因为令郎聪慧过人,我想收他为义子,特来与您商议。”岳安人听了,泪水夺眶而出:“这孩子出生三天就遭遇洪水,他父亲临终托孤,多亏王员外夫妇收留,这份恩情还未报答。我只有这一个孩子,只盼着他能延续岳家香火,实在难以答应您,还请不要见怪。”

周侗连忙解释:“安人莫怪,我并非唐突。我看令郎题诗志向远大,日后必成大器,但若无名师教导,岂不可惜?不瞒您说,我虽有一身本事,可两个徒弟都被奸臣害死。眼下教的这三个学生,实不及令郎万一。我所说的义子,既不改名,也不改姓,只是暂时以父子相称,方便我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。等我百年之后,只要令郎能将我入土安葬,便已足够,还望安人成全。”

岳安人还未开口,岳飞便说道:“既然不改名改姓,爹爹请上坐,受孩儿一拜!”说着,上前跪下,恭恭敬敬地磕了八个响头。这一拜,看似仓促,实则是岳飞久仰周侗才学,渴望得到教导,学习诗书武艺。谁能想到,这八拜之后,竟成就了一位武昌开国公、太子少保、总督兵粮、统属文武的都督大元帅!

岳飞拜完,又向王员外夫妇行礼,最后在母亲面前拜了几拜。岳安人心中五味杂陈,既欣慰儿子能有良师教导,又有些不舍,但也无可奈何。王员外见状,吩咐摆下宴席,还派人请来了张达和汤文仲,为周侗贺喜。王院君则陪着岳安人在后厅叙话。当晚,众人散去,各自回家。

第二天,岳飞便进书房读书。周侗考虑到岳飞家境贫寒,就让他和王贵、张显、汤怀四人结拜为兄弟。四人回家告知父亲后,大家都很高兴。从那以后,周侗将十八般武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岳飞。

时光飞逝,转眼间,岳飞已十三岁。兄弟四人在书房朝夕苦读,加上周侗教导有方,他们又勤奋好学,没过几年,个个都能文善武。

这年三月,春光明媚,花香四溢。周侗对岳飞说:“你和兄弟们在书房好好写文章,我有个老友志明长老,是位德高望重的高僧,住在沥泉山,我许久没去看他了,今日得空,想去拜访一下。”岳飞说道:“爹爹,难得天气这么好,您一个人在路上也孤单,不如带我们一起去吧,既能给您作伴,我们也能见识一下高僧。”周侗想了想,点头同意:“也好。”

于是,周侗带着四个学生出了书房,让书童锁好门,一同前往沥泉山。一路上,春光正好,桃花、李花竞相开放,众人说说笑笑,心情格外愉悦。快到山前时,周侗停下脚步,望着东南角的一座小山,心中暗想:“真是一块风水宝地!”岳飞好奇地问:“爹爹在看什么?”周侗解释道:“这座小山,山势、土质都很好,龙脉顺畅,藏风聚气,是绝佳的风水之地。也不知是谁家的产业?”王贵抢着说:“这山周围都是我家的。先生要是……以后就葬在这儿也行。”岳飞赶忙呵斥:“别胡说!”周侗却不在意:“这有什么,人终有一死,只要你们别忘就行。”他又特意叮嘱岳飞:“你记住我的话。”岳飞认真地点头:“知道了,爹爹。”
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