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巧,张立走到山下,见吉青陷入困境,心里虽然有些不情愿,但还是忍不住想:“四个人打一个,太不公平,我再救他一次!”他扔下筐篮,提棍上前,大喝一声:“以多欺少,我来管管闲事!”吉青见有人来助,大喜过望:“好汉快来帮忙!”
张立与吉青联手,与四人战作一团。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之际,粘罕被岳元帅杀得大败,正往这边逃窜。小番急忙禀报:“前面有南蛮阻路!”粘罕见前有拦截,后有追兵,慌了神,只好弃大路,翻山越岭,落荒而逃。
岳元帅率领众将追到猿鹤山下,不见了番兵,却见吉青与一个衣衫破旧的大汉,正和四个好汉打得不可开交。牛皋喊道:“吉哥在前面苦战,咱们快去帮忙!”王贵与牛皋催马向前,加入战团。一时间,刀光锏影,杀声震天。
岳元帅随后赶到,见那四个好汉,一个挥舞镔铁偏拐,一个双刀飞舞,一个手持青铜锏,一个舞动竹节鞭,个个武艺高强;再看那衣衫破旧的大汉,勇猛异常,又见吉青安然无恙,心中大喜。他催马上前,高声喝道:“你们是什么人,竟敢阻拦本帅大军,放走番兵?”
四人一听,连忙喊道:“暂且住手!”八人纷纷跳出战圈。诸葛英问道:“你们是哪路兵马,为何与我们交战?”牛皋没好气地说:“眼不瞎就看看,这是岳元帅的旗号!”四人一听,慌忙下马,拜倒在地:“小将诸葛英,还有公孙郎、刘国绅、陈君佑,在猿鹤山落草为寇。见番兵败逃,便在此截杀,误把这位将军认成番将,冒犯了元帅!”
岳元帅和蔼地说:“请起。绿林生涯终非长久之计,如今正是用人之时,你们何不归降朝廷,共保社稷?”四人齐声答道:“若蒙元帅收留,我等愿效犬马之劳!”岳元帅点点头:“既然愿意归降,就上山收拾人马,随本帅回关吧。”四人欣喜不已,连忙回山准备。
岳元帅目光扫过站在路旁呆立的破衣大汉,开口问道:“你是何人?为何帮我军将领与他们交战?”张立双眼瞬间涌出泪水,向前几步,重重跪下说道:“小人乃河间节度张叔夜之子,名叫张立。当初兀术初入中原,兵临河间城下,小人不知父亲是假意投降,我和弟弟不愿做奸臣,便瞒着父亲逃出家门,想要抗击金兵。奈何金兵人多势众,我们难以取胜,兄弟二人也因此失散,从此流落江湖。后来听闻二圣被掳,父亲为国尽节,母亲也不幸离世。小人走投无路,只能靠乞讨度日。近来听说康王即位,拜您为元帅,小人几次想要投奔,却不料大病一场。等病好后赶来藕塘关,却见这里到处都是番兵营寨。小人只好登上土山休息,打算等晚上去攻打番营。没想到睡眼惺忪间,误打了元帅的粮草营,小人害怕获罪,匆忙逃走。后来看到这位青脸将军被关在囚车内,便打散番兵将他救出,可他连一声谢都没有,就自顾自地追杀番兵去了。到这里又撞见他和那四位将军交战,看他似乎抵挡不住,小人担心他丢了性命,一时激愤,就又上前助阵了。”
岳元帅听完这番话,感慨道:“原来是位公子,还立了这样的功劳,等本帅写奏章进京,奏请圣上授予你官职。”张立连忙拜谢:“多谢大老爷提拔!”
岳元帅唤来吉青,严厉斥责道:“你受了人家救命大恩,却不知感谢,这是什么道理?”吉青赶忙走到张立面前,郑重地道谢。岳元帅又转向吉青,沉声道:“你未经本帅将令,私自出兵,按军法本应斩首,今日暂且饶恕。日后若再犯,决不轻饶!”吉青低头叩谢,心中满是后怕。
正在这时,诸葛英等四人带领山寨众人来到。岳元帅下令将山寨降兵编入队伍,随后大军鸣炮回关,在大营前重新扎营。岳元帅与诸葛英四人结拜为友,考虑到张立辈分较低,便未让他参与结拜。这时又有人来报:“谢昆押运粮草前来,听候指令。”岳元帅命人如数查收,并记下他的功劳。
不久,圣旨下达,命岳元帅征讨汝南的曹成、曹亮。岳元帅接过圣旨,送走钦差后,立刻升帐点兵。他命牛皋率领本部人马,先行前往茶陵关,并叮嘱道:“等本帅大军到达,再一同开战。”牛皋领命而去。随后,岳元帅又命汤怀、孟邦杰负责运送粮草,命谢昆继续催粮接应,还让金总兵严守藕塘关。一切安排妥当后,三声炮响,大军浩浩荡荡开拔。
牛皋率军抵达茶陵关,扎下营寨时天色还早,他大手一挥,下令道:“抢下关去,进去吃饭!”士兵们齐声呐喊,来到关前叫战。关里一声炮响,大门洞开,一支五百多人的队伍冲了出来。为首的是一员步将,身高丈二,手持铁棍,气势汹汹地挥舞着冲来。牛皋见他满脸漆黑,哈哈大笑道:“你这人,看着倒像我儿子!”那将闻言大怒,也不搭话,举棍便打。牛皋急忙举锏招架,马步相交,锏棍碰撞,双方激战十几个回合后,牛皋渐渐招架不住,拨转马头就跑,边跑边喊:“孩儿们,照旧!”士兵们立刻齐声呐喊,张弓搭箭,拦住了追兵。那员步将也不追赶,领兵退回关内。牛皋回头见士兵们都还在,松了口气,重新移营,在旁边扎下。
两天后,岳元帅率领大军赶到,牛皋连忙上前迎接。岳元帅问道:“你先到这里,可有与敌军交战?”牛皋挠挠头道:“前日遇上一员步将,他既不通姓名,又不好好打仗,我看他八成是和元帅您有仇,所以非要等您来了才肯交手。”岳元帅心中了然,微微一笑,又问:“那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牛皋答道:“是个身材高大的黑汉子,使一条铁棍,还是个步将,不骑马。”岳元帅便吩咐安营休息。
第二天,岳元帅升帐,众将整齐列队。岳元帅问道:“哪位将军愿领兵攻关?”张立从队列中走出,上前说道:“昨日听牛将军描述那员步将的模样,很像我弟弟。请元帅让我出战,看看是不是他。”岳元帅点头应允。
张立领命后,率军来到关前挑战。关内炮声响起,那员步将飞驰而出。门旗分开,只见他手提铁棍,大声喝道:“哪个不要命的来寻死?报上名来!”张立定睛一看,果然是弟弟张用,他故意大声喝道:“你不必知道我是谁。我奉岳元帅之命,特来捉拿你们这些草寇。你若识相,就自己捆了,跟我去见元帅,或许还能饶你一命,省得我动手!”张用也认出了哥哥,却不说话,提棍就打。两人心照不宣,假意交手几个回合,张立虚晃一棍,假装落败逃走。张用假装追赶,到了没人的地方,张立转身喊道:“兄弟!”张用也激动地叫了声:“哥哥!”
张立连忙问:“兄弟,你怎么会在这里?”张用叹气道:“自从和哥哥失散,我四处漂泊,无处安身,最后投靠了曹成,被封为茶陵关总兵。哥哥不如也来归降,咱们兄弟团聚,共享荣华富贵,不好吗?”张立严肃地说:“兄弟此言差矣!当初我们不愿降金,才离家出逃。如今曹成、曹亮不过是叛国草寇。宋康王在金陵即位,名正言顺,况且岳元帅足智多谋,兵强马壮,这茶陵关如何守得住?一旦失守,悔之晚矣!”张用思索片刻道:“既然如此,明日我就诈败,献关给哥哥。”张立大喜:“甚好!我先回营禀报元帅。”说罢,倒拖铁棍,假装败回营中。张用假意追赶,到关前又战了几个回合,才收兵回关。
张立回营后,将兄弟相认的经过详细禀报给岳元帅,岳元帅十分高兴。第二天,张立再次到关前挑战,张用领兵出关,两人二话不说,虚战几个回合,张用便诈败而走。张立追至关前,张用站在关口高声喊道:“我已献关归降朝廷,愿意投降的,站到一边!”士兵们齐声响应。张立顺利拿下茶陵关,和张用一起派人请岳元帅进关。岳元帅进关后,将张立、张用的功劳记在首位,还写奏章向朝廷举荐二人担任统制之职。随后,岳元帅派人催运粮草,准备攻打栖梧山。
一天,岳元帅在营中与众将闲聊,问张用:“你在此为官,可知曹成、曹亮用兵如何?”张用分析道:“他二人水上功夫了得,还有副将贺武、解云,都十分厉害。他们麾下聚兵数十万,曹成又喜欢结交豪杰,所以不少英雄前去投奔。但他们都是些虚有其表、没有谋略的人,不足为惧。不过栖梧山上的何元庆,有万夫不当之勇,元帅要多加防备。”岳元帅听后心中暗喜,只等粮草一到,便要发兵攻打栖梧山。
另一边,谢昆押运粮草前往茶陵关。军士请示:“前面有两条路,老爷走大路还是小路?”谢昆问:“哪条路近些?”军士回答:“小路近。”谢昆转念一想:“小路上恐怕有强盗,还是走大路,远点就远点吧。”于是下令走大路。大军行进两天后,来到一座高山脚下。山上有一位大王,他手下还有四位兄弟,聚集着五千多喽罗,平日里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。喽罗得知谢昆运粮经过的消息,立刻上山禀报。那大王听后,哈哈大笑,转头对四位兄弟说了一番话。只可惜,这番话不知会带来怎样的变故,正是:山中壮士,全无救苦之心;寨内强人,尽有害人之意。欲知那大王说了什么,且听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