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回 杨钦暗献地理图 世忠计破藏金窟(2 / 2)

假王横领命,跟着使者辞别岳飞,出城前往韩世忠的军营。此时,韩世忠正在升帐议事。使者带着假王横进帐跪下复命,韩世忠问道:“你就是王横?”假王横叩头答道:“小人正是马后王横,绝无第二个!”韩世忠说:“我早就听说岳元帅有马前张保、马后王横,二人十分得力。现在暂且让你做个队长,掌管一百名军士。要是立了功劳,再给你升官。”假王横连忙叩头谢恩,站到一旁。韩世忠又下令:“把杨宾、燕必显带上来!”

不一会儿,两人被押到帐前。韩世忠猛地一拍桌子,怒道:“你们二人既已被擒,插翅难飞。到底是降还是不降?”燕必显瞪大眼睛,大声吼道:“宁可一刀砍了我,也不会投降!”韩世忠冷冷地说:“既然不肯降,来人,把他们拉出去斩了,首级挂在营门示众!”军士们刚要动手,一名将领在韩世忠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。韩世忠随即命人将燕必显押回后营,又叫过假王横,说道:“这杨宾身份特殊,是杨幺的兄弟,理应押解到临安献给皇上。你带领四名士兵,把他送到岳元帅那里,听候处置,路上一定要小心!”

假王横领命后,将杨宾推进囚车,带着四名士兵出营,朝着澶州方向而去。然而,这四名士兵一路上磨磨蹭蹭,走两步退一步。假王横骑在马上,大声呵斥:“快走!别磨磨蹭蹭的耽误了公事!”士兵们小声抱怨:“你不过是岳元帅身边的跟班,还这么嚣张。我们累死累活,一点好处都没有,还要被你呼来喝去!”假王横听了,顿时火冒三丈,下马拿起鞭杆就打:“你们这些混蛋!没看到天都快黑了吗?离城还有一二十里路!这是重要犯人,出了事你们担得起吗?”一名士兵赶忙解释:“长官别生气,我们今天帅爷升帐早,没吃饱饭,实在走不动。您骑马当然不觉得累。前面就是灵官庙了,我们到庙里找道士要点酒饭吃,吃饱了就赶路。”假王横说:“既然如此,那就快点!”随即上马,押着众人向灵官庙赶去。

到了灵官庙,士兵们把囚车推到廊下,一名士兵跟着假王横来到殿上,大声喊道:“道士都死哪去了?快出来!”话音刚落,殿后走出两名中年道士,问道:“什么人在这里大呼小叫?”士兵呵斥道:“该死的道士!我们是韩元帅派来押送钦犯进城的,肚子饿了,找你们要点酒饭吃。你们却躲在后面,不是喝酒就是赌钱,也不知道出来迎接。明天我们告诉元帅,有你们好看的!”道士们连忙赔笑:“军爷们别生气。本庙以前香火旺盛,最近兵荒马乱,才变得冷清。今天是灵官老爷升天的日子,我们凑钱买了些祭品祭祀,庙中有的是陈酒。道众们在后殿聚餐,所以没出来迎接。这位长官要是不嫌弃,就到后殿一起喝两杯。其他几位军爷要看守犯人,我们把酒饭送出来给你们享用。”

假王横本就是个贪杯之人,见道士们如此恭敬,十分高兴,说道:“那就麻烦你们了!”道士们说:“以后还指望军爷们照顾,我们理应孝敬。”假王横跟着道士来到后殿,只见七八个道士摆好了两桌丰盛的酒菜,还没开始吃。众人见到假王横,纷纷起身迎接,将他请到上座。道士们你一杯我一杯地不停敬酒,十分殷勤。

而四名士兵在外面廊下看守杨宾,冷冷清清地等了许久,才见一位老道士端着几碗蔬菜和一箩筐饭,放了几副碗筷,说道:“里面那位长官说,让你们吃了饭好赶路。”放下东西就走了。四名士兵又饿又气,听着后殿传来的欢声笑语,心里愈发不满。一名士兵说:“兄弟,这王横以前就是岳元帅的跟班,出身还不如我们,现在韩元帅提拔他当百总,就这么耀武扬威,根本不把我们当人看。要是他以后立了功,还不知道怎么嚣张呢!”另一名士兵说:“我们本来就是韩元帅的兵,凭什么要受他的气?明天回去,我就辞了这份差事,另谋生路。”还有人说:“现在正是打仗的时候,哪能轻易辞掉?不如逃到金国,投降四太子,说不定还能有个好前程。”四人越说越气,都愤愤不平。

杨宾在囚车里把这些话听得清清楚楚,忍不住开口:“我看你们四位仪表堂堂,绝非久居人下之人,何必受这小人的气?不如跟我去投奔我家大王,肯定会得到重用,这不是更好吗?”四人一听,问道:“王爷要是能保我们谋个一官半职,我们就杀了那小子,放了您一起走,怎么样?”杨宾连忙说:“只要你们真心愿意,我保举你们做殿前统制。”四人听了大喜,说道:“事不宜迟,动手吧!”他们迅速打开囚车,放出杨宾,拔出腰刀,跟着杨宾冲进后殿。道士们见状,纷纷躲进后面,紧紧关上屏门。假王横正喝得醉眼朦胧,刚站起身,就被四名士兵冲上来乱刀砍死。众人簇拥着杨宾出了庙门,把假王横的马给杨宾骑上,抄小路朝着蛇盘山后山逃去。

夜幕深沉,当杨宾一行抵达蛇盘山时,已是定更时分。守山的喽啰们瞧见是三大王归来,急忙打开寨门。杨宾带着四名士兵径直奔向藏金窟,此时杨枭正与五公子杨会、元帅燕必达在殿中商议如何退兵营救被俘的儿子和燕必显。看到杨宾突然出现,杨枭又惊又喜,赶忙问道:“我儿怎么逃回来的?燕元帅现在何处?”

杨宾将这两日的经历一五一十地禀报给父亲。杨枭听完,把四名士兵唤上殿来问道:“你们四人叫什么名字?”四人跪地禀道:“小人江彩、山凤、水和、石鸣。”杨枭感慨道:“难得你们一片忠心,救了我儿。即刻封你们为统制,归在三王爷麾下听令。”四人谢恩后,换上崭新的盔袍,一时间风光无限。

随后,杨枭对燕必达说:“你兄长还在韩世忠营中,必须想办法救他出来。你悄悄从后山走水路前往洞庭湖,面见大王,让他速速发兵,我们里应外合,定能擒住韩世忠,救出你兄长。”燕必达领命,连夜单人独骑朝洞庭湖疾驰而去。

另一边,韩世忠接到探子密报:“四名士兵杀死假王横,与杨宾一同逃了!”韩世忠命人将燕必显带到帐前,语重心长地劝道:“我看你仪表堂堂,是条好汉,才没将你押解别处。你若归降,定能建功立业,青史留名。”燕必显却义正言辞地拒绝:“休得妄想!我弟弟燕必达身为辅国大元帅,我们全家老小都在山上,我岂会贪生怕死,连累家人?”韩世忠闻言,不禁赞叹:“虽是叛军,却也忠义可嘉。我率领的是仁义之师,还怕灭不了杨枭?”他随即吩咐士兵:“归还燕将军的马匹兵器,放他回山。等我擒住杨枭父子,再来招抚。”

燕必显独自一人来到山下叫关,守关喽罗见是自家元帅,急忙打开栅门。燕必显进殿见到杨枭,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实禀报。杨枭却勃然大怒:“一派胡言!你若不肯投降,早该被斩首,或者押往澶州,怎会轻易放你回来?我看你定是先降了韩世忠,想骗我家小!来人,拖出去斩了!”眼看刀斧手就要动手,五公子杨会上前劝阻:“父王息怒!燕将军向来忠义,此事真假未明,怎能轻易杀了大将?不如先监禁起来,查明真相再说。”杨枭这才消了些气,命人将燕必显收监。接着,他对杨宾说:“燕必达去洞庭湖搬救兵,我怕他生变。你带这四位统制去接应,直捣韩世忠后寨,放火烧营为号,我即刻下山夹击,切勿有误!”杨宾领命,带着四人从后山抄小路,朝湖口方向赶去。

韩世忠得知消息后,立即派人给岳飞送信,约定发兵截杀湖口救兵。同时,他传令牛皋、王贵、汤怀、张显四将,各率人马在蛇盘山半路设下埋伏。岳飞接到书信,也命杨再兴、徐庆、金彪三人,带兵埋伏在青云山下,一场大战一触即发。

燕必达奉命从后山小路赶到湖口,乘船来到洞庭君山,进殿拜见杨幺,呈上杨枭的书信。杨幺看完大惊失色,忙递给军师屈元公。屈元公分析道:“主公,我们内部定有奸细。不然,韩世忠怎会知道藏金窟的位置?当务之急,先派兵解蛇盘山之围。”杨幺随即命奇王钟义与燕必达率五千人马,火速驰援。

钟义点齐人马,与燕必达渡过洞庭湖。刚到湖口,便遇上杨宾一行。众人会合后,沿着大路疾驰。行至青云山下,突然一声炮响,两侧伏兵如潮水般涌出。杨再兴一马当先,大声喝道:“我乃杨再兴,奉岳元帅之命在此等候!速速下马受缚!”钟义不及答话,举刀便砍,杨再兴挺枪相迎。不到十个回合,杨再兴瞅准破绽,一把将钟义生擒,交给徐庆,又转身来捉杨宾。杨宾见势不妙,拨马就逃。这时,四名“统制”突然上前,大喝:“杨宾莫慌,我等在此!”竟是赵云、周青、吉青、梁兴四人。原来,他们奉韩世忠之命,假扮成护送杨宾的士兵,故意制造哗变,混入藏金窟,如今立下大功。杨再兴将杨宾交给金彪,说道:“二位贤弟,将这两个俘虏押回城中复命,我去支援韩元帅!”

徐庆、金彪领命返回澶州。杨再兴则与赵云等人率军追杀,五千喽啰被杀得四散奔逃,一半侥幸逃脱,一半横尸当场。杨再兴整顿人马,直奔韩世忠大营。

赵云等四人来到蛇盘山叫关,守山军士见是自己人,放他们上山。四人见到杨枭,故意说道:“燕元帅果然投降澶州了!如今三大王和奇王已带兵攻打韩营,以火为号,大王可速速下山夹击!”话音未落,喽罗来报:“山下火光冲天,喊杀声震天,救兵好像到了!”杨枭急忙命杨会、管师彦、沈铁肩率三千喽兵下山接应。

三人刚走没多远,四周山坳里突然金鼓齐鸣,又是一声炮响,牛皋等四将率领伏兵杀出,将杨会等人团团围住。喽罗慌忙跑回山上禀报,杨枭大惊:“不好,中了埋伏!”他叮嘱丞相邬天美守住山寨,自己则亲率二十名护山太保和两千喽兵,提刀上马,火速下山支援。

战场上杀声震天,杨枭拍马冲入战团。正酣战间,杨再兴纵马杀来,一枪挑开杨枭的大刀,一把将他生擒,掉头便往澶州奔去。杨会想要突围,被牛皋一锏打落马下,军士用挠钩将其活捉。管师彦惊慌失措时,韩彦直冲入阵中,一枪将他挑落马下,随后乱马踏成肉泥。沈铁肩无路可逃,被吉青一棒打碎天灵盖,当场毙命。

韩世忠挥军直逼蛇盘山。山上燕必显的部下救出了他,并带来燕必达被擒的消息。燕必显正犹豫间,赵云等四将喊道:“燕将军,你弟弟在澶州安然无恙。如今杨枭已被擒,何不归降宋朝,也好保全令弟性命?”燕必显思忖片刻,咬牙道:“事已至此,我就拿了杨氏一家,立功赎罪!”他与四将合力,将杨枭一家百余口全部拿下,开寨投降。

韩世忠率军上山,将金银粮草装车,把杨家老小押入囚车,一把火烧了山寨,随后班师回朝。大军抵达澶州,韩世忠与岳飞会合,二人将前后经过一说,皆大欢喜。岳飞下令,将杨枭一家全部处斩;燕必显虽献了山寨,但并非真心归降,一并斩首。这些首级被装入木桶,派专人送往临安报捷。韩世忠辞别岳飞,返回水口水寨。

探子将消息传回洞庭山,杨幺听闻父亲、兄弟被杀,放声痛哭,满朝文武也悲痛不已。杨幺命全山挂孝遥祭,又担心生病的杨凡得知噩耗病情加重,严令封锁消息。随后,他与屈元公商议如何与岳飞决战报仇。屈元公劝道:“我军刚败,军心不稳。不如先调集各地人马,再直捣澶州,胜算更大。”杨幺采纳了建议,传令各地调兵遣将。

另一边,岳飞派去的差官将首级送到临安,高宗大喜,命刑部将首级悬挂示众,又让户部调拨粮草彩缎,工部准备三百坛御酒,由礼部加封,派内臣田思忠送往澶州犒赏三军。谁也没想到,这三百坛御酒,竟引出一段新的风波……后事究竟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