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居一路飞奔到集市,找了好几个地方都没看见范进。直到跑到集市东头,才看见范进抱着鸡,手里插着草标,正一步一踱、东张西望地寻找买主。邻居赶忙喊道:“范相公,快回去!恭喜你中举人了,报喜人都挤满屋子了!”范进以为邻居在哄他,根本不理,低着头继续往前走。邻居急了,冲上去就要夺他手里的鸡。范进喊道:“你抢我的鸡干什么?你又不买!”邻居说:“你真的中举人了,快回家看报帖!”范进还是不信:“老邻居,我家没米下锅,就指望卖这只鸡救命呢,你别拿这话哄我!”邻居见他不信,一把夺过鸡扔在地上,拽着他就往回走。
报录人远远看见范进回来了,喊道:“好了!新贵人回来了!”众人正要围上去说话,范进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屋里,抬头看见墙上已经高高挂起的报帖,上面写着:“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,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‘亚元’,京报连登黄甲。”范进盯着报帖,看了一遍又一遍,突然双手一拍,大笑道:“噫!好了!我中了!”话音刚落,往后一跤跌倒在地,牙关紧咬,昏死过去。
老太太吓得慌忙灌了几口开水,范进这才苏醒过来。他爬起身,又拍手大笑:“噫!好了!我中了!”说着,疯疯癫癫地往外跑,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。他跑出大门没多远,一脚踩进池塘里。等爬起来时,头发散乱,浑身沾满黄泥,淋得像个落汤鸡,众人怎么拉都拉不住。他一边拍着手笑,一边往集市跑去。
众人面面相觑,齐声说道:“原来新贵人欢喜得疯了!”老太太痛哭流涕:“怎么这么命苦!中个举人就得了这疯病,什么时候才能好啊!”范进的妻子胡氏也急得直哭:“早上好好出门的,怎么就突然这样了,这可怎么办?”邻居们纷纷劝道:“老太太别慌,先派两个人跟着范老爷。我们各自回家拿些鸡蛋、酒和米,招待报录的老爷们,再商量办法。”
不一会儿,邻居们有的拿来鸡蛋,有的提来白酒,还有人背来大米、捉来活鸡。范进的妻子哭哭啼啼地在厨房把东西收拾好,端到草棚下。邻居们又搬来桌凳,请报录人坐下喝酒。大家围坐在一起商量:“范老爷疯成这样,该怎么办?”一个报录人说:“我有个主意,不知行不行。范老爷平时有没有最怕的人?他现在是高兴过头,痰涌上来迷了心窍。只要找他最怕的人打他一巴掌,说‘报录的话是哄你的,你根本没中’,他受了惊吓,把痰吐出来,兴许就清醒了。”众人一听,纷纷拍手叫好:“这主意好!范老爷最怕的就是他老丈人胡屠户,赶紧去找他!”有人说:“胡屠户这会儿怕是还在集市上卖肉呢。”又有人说:“他五更天就去东头集上收猪了,还没回来,得赶紧去迎他!”
于是,一个人急忙跑去迎接胡屠户。走到半路,正好碰见胡屠户,他身后跟着一个伙计,提着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钱,正高高兴兴地来贺喜。胡屠户一进门,老太太就哭着把事情说了一遍。胡屠户一脸诧异:“难道这么没福气,中个举人就疯了?”这时,外面有人喊道:“请胡老爹出来商量事儿!”胡屠户把肉和钱交给女儿,走了出来。众人把刚才的主意跟他说了一遍。胡屠户却犯了难,连连摆手:“虽然是我女婿,但现在他成了老爷,就是天上的星宿,打不得啊!我听和尚们说,打了天上的星宿,阎王要把人捉去打一百铁棍,打进十八层地狱,永世不得翻身!我可不敢干这事儿!”
一个尖酸的邻居打趣道:“胡老爹,你每天杀猪,白刀子进红刀子出,阎王的本子上早记了你无数笔,再添这一百棍又算什么?说不定你救好了女婿,阎王一高兴,把你从地狱提到第十七层呢!”报录人也劝道:“别开玩笑了,胡老爹,这事儿只能您来,就变通一下吧!”在众人的劝说下,胡屠户拗不过,一连喝了两碗酒壮胆,收起平日里的小心谨慎,露出凶巴巴的样子,卷起油乎乎的衣袖,朝集市走去,五六个邻居也跟在后面。老太太追出来叮嘱:“亲家,你就吓唬吓唬他,可别打伤了!”邻居们说:“放心吧,知道轻重!”
众人来到集市,看见范进披头散发,满脸污泥,一只鞋也跑丢了,正站在庙门口,不停地拍着手喊:“中了!中了!”胡屠户壮着胆子,像凶神恶煞般冲上前,大声骂道:“该死的畜生!你中了什么?”“啪”的一巴掌打了过去。众人和邻居见状,忍不住笑出声来。胡屠户打完这一巴掌,心里突然害怕起来,手不停地颤抖,再也不敢打第二下。
范进被这一巴掌打得晕了过去,倒在地上。邻居们赶紧围上前,又是抹胸口,又是捶背心。过了好一会儿,范进才渐渐缓过气来,眼睛也变得明亮,疯劲全没了。众人把他扶起来,让他坐在庙门口外科郎中姚驼子的板凳上。胡屠户站在一旁,突然觉得刚才打人的那只手隐隐作痛。他抬起手掌一看,怎么也弯不过来,心里懊恼不已:“果然天上的文曲星打不得,菩萨这就来惩罚我了!”这么一想,手疼得更厉害了,连忙向郎中讨了块膏药贴上。
范进清醒过来,有些茫然地打量着周围的人,问道:“我怎么坐在这里?”又喃喃自语,“我这半天昏昏沉沉的,就像在梦里一样。”邻居们赶忙凑上前,满脸堆笑地说:“老爷,恭喜高中了!刚才是欢喜过头,痰迷了心窍,现在吐出几口痰,就好了。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的人吧。”还有邻居在一旁附和:“是啊是啊,我也记得您中了第七名!”
范进一边伸手整理散乱的头发,一边向郎中借了一盆水洗脸。一个热心的邻居早把他跑丢的那只鞋找了回来,帮他穿上。范进一抬头,看见丈人胡屠户站在跟前,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生怕又招来一顿臭骂。
胡屠户却满脸堆笑,主动上前,讨好地说:“贤婿老爷!刚才不是我胆大,是你老太太求我来劝你的。”旁边一个邻居打趣道:“胡老爷这一巴掌打得太妙了,等会儿范老爷洗脸,怕是能洗下半盆猪油出来!”另一个也跟着笑道:“老爹,你这手,明天还怎么杀猪啊?”胡屠户把胸脯一挺,神气地说:“我还杀什么猪!有我这贤婿老爷,还愁后半辈子没依靠?我早就说过,我这贤婿才学高、相貌好,就是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,也比不上我女婿的体面!我这双眼睛,看人可准了!想当年,我女儿在家等到三十多岁,多少有钱人家来提亲,我就觉得她有福气,肯定能嫁给个老爷,今天果然应验了!”说完,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,众人也跟着笑作一团。
等范进洗完脸,郎中又端来茶水。众人簇拥着范进往家走,范进在前头走,胡屠户和邻居们跟在后面。一路上,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皱巴巴的,低着头,一趟又一趟地伸手替他扯平。到了家门口,胡屠户扯开嗓子大喊:“老爷回府了!”老太太听见声音,急忙迎出来,看到儿子不疯了,顿时喜极而泣,只觉得天大的喜事降临到了自家。众人询问报录人,才知道家里已经用胡屠户送来的几千钱,把报录的打发走了。
范进见到母亲,恭恭敬敬地拜谢,又转身感谢丈人。胡屠户连连摆手,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:“就这么点钱,都不够你打赏人的!”范进又谢过邻居们。刚要坐下,就看见一个衣着体面的管家,手里拿着一张大红拜帖,急匆匆地跑了进来,大声喊道:“张老爷来拜会新中的范老爷!”话音刚落,一顶轿子已经停在了门口。胡屠户吓得慌忙躲进女儿的房间,大气都不敢出,邻居们也纷纷散开回避。
范进连忙迎出门去,只见张乡绅下了轿子,迈步走进来。此人头戴纱帽,身穿葵花色圆领长衫,腰间系着金带,脚蹬皂靴。他是举人出身,还做过一任知县,别号静斋。两人相互谦让着进了堂屋,规规矩矩地行过礼,便分宾主坐下。
张乡绅满脸堆笑,率先攀谈起来:“世先生和我同是家乡人,一直没能亲近往来,实在遗憾。”范进赶忙起身,恭敬地说:“晚生早就仰慕老先生,只是一直没机会拜见。”张乡绅接着说:“刚才看了题名录,您的房师高要县汤公,是我先祖的门生,这么算起来,我们还是世兄弟呢!”范进受宠若惊,连忙说道:“晚生侥幸中举,实在惭愧。能与老先生有这层关系,真是太荣幸了。”
张乡绅四下打量了一番,感慨道:“世先生确实清贫。”说着,从家人手中接过一封银子,热情地说:“小弟没什么好表示的,这五十两银子,权当贺礼,请世先生收下。您现在住的这地方,实在简陋,以后要是有官员来往拜访,多有不便。我在东门大街有一所空房子,三进三间,虽然不算宽敞气派,但也干净整洁,就送给世先生,搬过去住,以后我也能时常向您请教。”范进一听,慌忙推辞。张乡绅却急了,拉着范进的手说:“你我既是世交,又有年谊,就像至亲骨肉一样,要是再推辞,可就见外了!”范进这才小心翼翼地把银子收下,作揖致谢。两人又寒暄了一会儿,张乡绅才起身告辞。
直到张乡绅上了轿子离开,胡屠户才敢从女儿房里出来。范进把银子交给妻子,打开一看,白花花的细丝银锭整齐排列。他顺手包了两锭,把胡屠户叫进来,递过去说:“刚才辛苦老爷了,还拿了五千钱来,这六两多银子,您拿回去。”胡屠户看着银子,假意推辞,手却紧紧攥着,把拳头伸过去:“这个,你先收着,我本来就是贺你的,哪能又拿回去?”范进说:“我这里还有些银子,用完了再向老爷讨。”胡屠户一听,连忙把拳头缩回来,迅速揣进怀里,嘴里念叨着:“也罢,你如今结交了张老爷,还愁没钱花?他家的银子比皇帝家还多!他家可是我卖肉的大主顾,一年光吃肉就要四五千斤,这点银子算什么!”说完,又转头对女儿说:“我早上拿钱来,你那不懂事的兄弟还拦着。我就说‘姑老爷今非昔比,以后少不了有人送银子上门,只怕姑老爷还看不上呢’,今天果然应验了!我现在拿银子回去,非得好好骂骂那个不懂事的东西!”说了好一会儿,千恩万谢之后,才低着头,笑眯眯地回家去了。
从这以后,果然有不少人来讨好范进。有人送田产,有人送店铺,还有一些穷困潦倒的人,夫妻二人跑来要当他家的仆人,想求个庇护。短短两三个月,范进家就有了奴仆丫鬟,钱和米更是不缺。张乡绅那边又派人来催促搬家。搬到新房子后,范进大摆宴席,唱戏请客,热热闹闹地庆祝了三天。
到了第四天,老太太吃过早饭,走到第三进房子里,看见范进的妻子胡氏,日常戴着银丝发髻。此时是十月中旬,天气还不算太冷,胡氏穿着天青缎外套,搭配官绿缎裙,正指挥着家里的仆人、媳妇和丫鬟收拾碗盏杯筷。老太太见状,连忙叮嘱:“你们做事仔细些,这些都是别人家的东西,可别弄坏了。”仆人们听了,都笑着说:“老太太,这些哪里是别人家的,都是您家的呀!”老太太以为他们在开玩笑,也笑着说:“我们家哪来这么多好东西?”丫鬟和媳妇们齐声说道:“怎么不是?不光这些东西,就连我们这些人,还有这房子,都是您家的!”
老太太听了,将细瓷碗盏和银镶的杯筷,一样一样仔细看过去,突然恍然大悟,高兴得哈哈大笑:“原来这些都是我的了!”这一笑,没想到乐极生悲,她往后一倒,痰涌上来,顿时不省人事。这一倒下,又引出了后续的诸多故事,正是“会试举人,变作秋风之客;多事贡生,长为兴讼之人”。
不知老太太性命如何?且听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