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基调度之际,孙策派来的十几名观战使骑抵达,来到虎贲战车群外围,也都是勒马观望战场。
领头在前的是孙策的三弟孙翊,年仅十三岁,神情激动看着晨间一鼓而破的纪灵东营:“大司马部伍实乃天下精锐也!”
与他同行的是孙贲的弟弟孙辅,年龄与赵基一样,是这次的领队。
他们说是来观战,实际上就是暂时送到赵基这里的人质。
很快,孙辅引着孙翊步行来见赵基。
赵基观察这两个人,孙翊活脱脱的小孙策,英武帅气,而孙辅容貌只能说是中上,跟上下、上中之间的孙策没法比。
但孙辅气质沉稳,眼神透着一种阴郁,在战场之上有一种高级军吏才有的冷静特质。
赵基不由有些感慨,家里老二在陈国负伤,也不知道伤势痊愈后有没有身体或心理上的后遗症。
很多历战老兵,其实身体痊愈了,可却有各种心理问题。
平时看着还好,再次遭遇战斗、血拼时,就会不正常。
有的老兵平时举止怪异,反而上战场后就能镇定下来。
生死之间有大恐怖,越是身居高位,这种恐怖就越是细腻。
对此前的老二来说,死则死矣,反而不用受气了;可现在的老二,怎么可能舍得死?
越是惧死,徘徊生死边缘对性格的扭曲、改变就越大。
对此,赵基实在是有些羡慕孙策,孙策起码有一帮能征善战的亲族兄弟。
虽说老赵那里还有一些孩子,但他们已经失去了继续吃苦、砥砺性格的机会。
这些名义上同父异母的‘族兄弟’,在赵基眼中也就比寒门武人好用一些,仅此而已。
最大好处就是自己过继后,以后这些‘族兄弟’与他之间并无什么强宣称,真有才干也能培养、重用,没有那么多的顾虑。
孙辅、孙翊靠近,赵基也只是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,扭头继续传令:“命各军受降。”
“喏!”
使骑快马扬鞭,他背插绯紫二旗,具有战场上最高的通行权。
赵基身边,一名虎贲郎中摘下头盔,越来越多的军吏、军士摘下头盔透气,普遍神情不满。
虽说他们充当前军挨了十几轮箭雨,整体损伤微乎其微,可看着敢死兵、中军关中兵、后军五部营去收割人头、抓捕俘虏,实在是让他们很难解气。
赵基也是看在眼里,并没有当众开解什么。
这算什么委屈?
把命保住,活着回去生儿育女,以后虎步军出身的还缺仕途?
虎步军,与义从骑士,才是镇压全军的压舱石,这两支军队不损元气,赵基才能大限度使用关中兵、五部营去打硬仗。
这些新编部队流够了血,积攒足够的功勋后,自然凝聚力就高,他们背叛的话,沉没的本钱太大了。
如果为了功勋,去消耗虎步军、义从骑士,那么关中兵、五部营反而难以控制。
功勋考核,只是给后续入伙的人一条奋斗的标准。
真正河东籍贯的虎步军士,肯训练,愿意学习、成长,以后真不缺仕途。
想不明白这些的虎步军士,也就没必要去安慰。
能想明白的,自然会乖乖装糊涂,积攒功勋履历,等着一步步提拔就行了。
关中兵、五部营不出现折损,又怎么有机会给他们补充兵员和军吏?
站在赵基现在的角度来看,打仗不仅要消灭敌人,还要想办法持续壮大自己的核心力量。
消耗外围的白条、灰条,将白条、灰条转为自身的绿色血条,才是他的第一准则!
谁破坏这个准则,就必须掐死。
袁术军队这么弱,就是因为各种军队不是白条就是灰条,这些临时的血条很不耐打。
对于攻破纪灵营寨,赵基从来都没有疑虑……自己这里可是全明星队伍,哪是袁术、纪灵能碰瓷的?